|
誰是老大─談「親權」運用之妙 |
台南市立後甲國中九十學年度親職教育講座
講題:誰是老大─談「親權」運用之妙
主講人:台南女子技術學院教授 游淑華老師
時間:90年12月26日
記錄:實習老師 吳昭瑩
一、前言:
我的小孩老大已經國三了,在他國中三年這段期間,我們的關係有著微妙的改變,彼此「爭權力」,聽父母的話或是聽小孩的話?剛開始的時候會覺得孩子在挑戰我們的權力,三年之後,卻對這樣的關係有另外的體會,孩子的「爭權」,或許不全然是件壞事。
二、權力的特徵
- 權力是雙向、互動的:父母進行權利、義務,不是只有單方面的事情,而是需要與子女有互動的,是雙向的,因此要從子女和父母的角度來談「親權」。 若小孩很順從、聽話,父母這方面會很高興,但父母的高興是要子女造就的。當小孩2到3歲的時候就會開始有意見了,是小小的狂飆期,反應出的是「我要自己 來」、「我要自己做……」,父母的權力受到挑戰,雙方的互動開始變的不同了。
- 權力是關係形式,父母說、子女聽,或父母說、子女不聽,或可以彼此一起討論的呢?權力關係的形式會有所不同。
- 父母的心態是很怕被改變,因此以權力規定、規範子女,溝通的管道便被阻斷了,甚至是讓孩子失去學習的機會,比方說不去瞭解子女為何上網、上網的 好處,只是一味的禁止子女上網,造成子女另外找機會偷偷上網、去網咖,不然便是不能運用網路來學習、找資料、拓展視野。問題解決的方法是可讓子女提出一個 方案,再由父母共同討論是否妥善、再修正。
- 有時子女覺得不需要的東西,父母卻要拼命塞給子女,即使父母給予許多訊息、資料,子女也不一定會接受啊!父母所要做的只是收集許多書籍、資訊,若子女自己覺得需要,就可以自行翻閱,父母不需要動到權力,也不需要強迫小孩要在何時把書看完了。
- 有些父母會把權力不適當地放給老大,而老大也全然接收時,家庭的權力結構改變,也很容易造成子女之間的衝突。有些家庭裡有三個世代,父母白天去工作,將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,晚上父母回來了,爺爺奶奶卻忘了將權力交還父母,介入小孩的管教當中,便常發生衝突。
三、家庭系統中的權力階層
(一)何謂系統:
- 每個個體、家庭、社會與文化都是系統。家庭裡又有夫妻系統、親子系統、子女系統。
- 系統內的人會一起運作,牽一髮而動全身。若家庭中的某一成員發生問題,則全家均會受影響,觀察當家庭中的兩個成員在吵架時,其他人在做什麼事情;例如當老大與爸爸在吵架,可能老二會變的特別乖,會主動寫功課。
- 家庭成員長期互動後,會發展出固定的互動模式,成為一個慣用的模式後,除非其中一人改變,才會打破該模式。
- 家庭面對外在的刺激,會設法調節並盡量保持穩定、和諧。
(二)何謂權力階層
- 家庭有權力階層存在。
- 權力階層會以世代、薪水收入、智能與能力來劃分;其中最初級的階層就是世代,不同的世代有不同的權力、責任。
- 父母有養育、教導的責任,所以父母系統必須擁有比子女系統還要大的權力。
- 孩子是有資源的個體,隨著年齡的增長,吸收外界的資訊越多。當孩子將新刺激、改變帶入家庭系統,同時父母被迫跟著成長,會對家庭產生變化、影響,親子之間的權力關係亦會改變。
- 若權力互動不順利,則親子關係會不斷發生問題,親子衝突不斷。當子女開始爭平等時,親子之間的權力結構就會跟著改變;因為父母很怕被改變,權力結構的改變也是引起青少年和父母衝突的原因。
- 青少年會透過日常生活中來爭取權力或挑戰親權,親子間的權力爭奪戰亦會表現在日常事務中。
- 父母處理子女之間的衝突,如老大和弟妹間的衝突,可能會出現下列情況:
爸爸坐在子女中間處理衝突:親子同輩,無法真正處理衝突,甚至聽子女各說各話。
|
|
(1)
(2)
|
|
爸爸坐在子女對面處理衝突:親子權力劃分清楚,可先請其中一位子女離開,各自問明事情始末,再予以處理。
|
|
|
王迎淑 2016-02-22發佈 | 
|